中国征地拆迁法律网

    方圆律政专访本事务所王卫洲律师






    即使晚上通宵熬夜加班,第二天他依然能精神抖擞地滔滔雄辩;纵然案情复杂多变,他依然能有理、有利、有节地为拆迁农民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他为何年纪轻轻便已办理了数百件拆迁维权案件,并依靠自身实力成为全国知名的拆迁律师;他为何出道几年便能在律师云集的北京组建了一支强悍的拆迁维权律师队伍。


      近日,带着种种疑惑,方圆律政记者专访了这位年轻而又资深的拆迁维权律师。他就是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卫洲。


      年轻却资深


      和其他律师不同,王卫洲并没有经历过青年律师执业前三年的困惑期,第一年执业就组建了一个律师团队。


      “可能是因为我专业细分做得早,我执业后不久就将专业定位在拆迁维权领域。”王卫洲解释说。


      专业划分的尘埃落定让王卫洲拥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积累他在这个领域的实力。正如王卫洲当初设想的一样,在稳打稳扎的拆迁维权办案中,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很快让他由“职场新秀”转为“资深律师”。而他为人仗义、勇于开拓、恪尽职守的优良品质又为他赢取了较好的口碑。


      几年下来,王卫洲的办案足迹早已踏遍大江南北。在王卫洲的档案柜里,整整四排几十个档案柜中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案件,这些案件分别来自广西、广东、陕西等二十八个省和直辖市。


      在王卫洲办理的案件中,有很多在全国都具有叫较大影响力,如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及其引线工程占地纠纷案件、重庆渝宜高速公路占地拆迁纠纷案件、大西铁路占地纠纷案件等等。这些有影响力的案件以及深厚的办案功底让王卫洲出道几年便已声名鹊起。


      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年纪轻轻,王卫洲却总能临危不乱,其办案思路总是有条不紊,这诚然已是一个资深律师的表现。这在王卫洲所撰写和发表的数百篇关于拆迁案件研究和总结性的法律文章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据王卫洲介绍,从执业开始,他便有一个习惯,就是将自己办案的经验总结下来,并坚持撰写一些拆迁方面的法律文章。前前后后,他大概撰写了四五百篇文稿,有的通过媒体发表了,有的则发布在个人博客或者留在自己电脑上。而这些研究性和总结性的文稿也是他办案经验的另一种积累。


      除此之外,在法庭上或者与他人辩论时,他习惯于直接引用法条,这些法律法规的引用也让对方明白,在这场博弈中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正蓄势待发。“有些律师为了省事,通常只说应该怎么做,而我习惯于用‘据某某法律某某条规定某某内容’这种形式来说服对方,我觉得直接引用法条说服力更强。”王卫洲说。


      在王卫洲代理的某起土地权属纠纷案件中,某县政府针对一村民小组和镇政府的所有权权属纠纷做出的土地权属确权决定,决定的内容是确认涉案土地属于镇政府所有,对此决定村民小组不服。


      起诉还是不起诉,由谁来起诉,向谁起诉?村民小组面临着生死抉择。该组组长慕名来访,希望王卫洲能代理此案。


      王卫洲接手此案后,以村民小组名义,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县政府,但是,村民小组的起诉资格以及法院的管辖权问题依然受到质疑。对此,王卫洲提供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土地管理法》和《村委会组织法》等相关规定,通过直接引用法条有理有据地确保案件在中级法院立案。


      在此案中,由于相关法律依据不够明确,王卫洲还查阅了土地确权所涉及的所有规定和解释、复函并以书面形式向相关法院提交,经历了七次开庭,六次判决,最终该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该县政府做出的确权决定书。


      用良心去维权


      拆迁过程多伴随暴力,然而细心梳理王卫洲办理的案件就会发现,他往往能帮村民们巧妙地躲过危险,并为他们争取到高于政府原定标准的补偿款,或许这也是王卫洲短短几年便能在拆迁维权领域“稳打稳扎”并声名鹊起的原因所在。


      拆迁维权中的当事人往往心下踌躇,坐卧不安。拨开拆迁案中的“痼疾和顽症”,每到一个地区由陌生“踏”到熟悉,王卫洲时刻会为当事人的安危牵肠挂肚。“一位有良知的法律人会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王卫洲表示。


      就在前不久,王卫洲在江苏省某地代理了一起拆迁案件。据王卫洲介绍,该案中拆迁公司雇佣了很多社会无业人员,采取围追堵截、骚扰、死缠烂磨、砸玻璃、挖大门、挖窗户等各种手段逼迁,当地百姓对其又怕又恨,群众在万般无奈下委托王卫洲代为维护合法权益。


      在这起案件中,有一幕令他至今难忘。有一对夫妻因为拒绝签订拆迁公司出示的协议而受到了拆迁公司的监控,他们因此失去了自由。拆迁户中有人提议,聚集群众一起将这对夫妻救出。王卫洲意识到如果他们真这么做很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于是王卫洲及时地平稳了他们的情绪,告知他们这个做法不妥。之后,为了取得证据,王卫洲亲自赴现场,在对方团团监控下,进入这名当事人的家里,拍摄现象照片,做调查询问笔录,准备向公安机关提交并向媒体曝光。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周旋之后,王卫洲通过上级公安局将这对被围堵的夫妻接走。这意味着拆迁公司围堵一个月企图逼迁的计划破产了,律师和当事人的维权行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私下里,朋友们都称王卫洲是在用良心去办案。用良心去替当事人维权往往也能博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关怀。在王卫洲代理某些案件后,当地群众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问题。“但我从没考虑过个人安危,坚持在强拆方的眼皮子底下办案,而且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王卫洲说。


      当前,这起案件的部分当事人的拆迁补偿已经得到合理的调整,并达成了协议。王卫洲的维权行动也得到了他们的称赞,一些知情人员发自肺腑地对王卫洲说:“王律师,你真是为正义而生的人。”王卫洲笑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愿意为正义而死。”


      拆迁律师被骂、被恐吓,甚至被打的情况已不稀奇,很多时候,拆迁律师也难免会沦为弱势群体。好心的当事人因担心王卫洲的人身安全,常会提醒他要多加小心。“幸运的是在办理案件途中,我有被恐吓,但至今尚未遭人殴打。有些危险是可以巧妙地避免的。”王卫洲说,他个人的人身安全是他为拆迁户们获取胜利的前提,为了自身的人身安全,他从不轻易向他人暴露他的行程和行踪。很多时候,凭借其职业的敏感性,他往往都能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王卫洲精湛的法律功底和恪尽职守的品行还感动过地方的公务人员。某政府法制办一位公务人员悄悄对当事人说,“你们请的律师绝对没有白请。说实话,我们都很佩服他。”


      很多时候,王卫洲在当事人的心中不仅是律师,还是朋友。


      有一次,王卫洲在河北某地一位农民家里为一些被拆迁户讲授关于拆迁方面的法律知识时,突然一个彪形大汉闯入,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执意要检查王卫洲的律师证,王卫洲要求那人出示执法证,但是该彪形大汉称忘记带了,并死缠着不走。最后,现场的群众非常气愤,一起声讨,他才怒气冲冲地走开。该彪形大汉刚走不久,门口便有一些陌生人驾驶五六辆车过来,并在门口等待着王卫洲出来。面对这种阵容,一位农民朋友急中生智,自行驾车行驶出去,以此引开那群人帮助王卫洲脱离困境。果然,这位农民的车刚开出不远,那群陌生人的车便马上发动,追赶着这位农民驾驶的空车。


      纵观王卫洲在处理案件中的拼劲,似有“不赢官司不罢休之势”,但他坦言并不赞成律师或当事人为达目的在处理拆迁案件中做出过激行为。


      “我代理的拆迁户多的时候有上千户,为他们争取到的赔偿款甚至高达十几个亿。”王卫洲如是说。回忆过去他办理的数百件拆迁案件,拆迁户最多的时候高达上千户,可没有一个案件引发过激烈的群体性事件。


      以团队制胜


      在成功的背后,王卫洲麾下那支强悍的拆迁维权团队,亦是王卫洲津津乐道的力量源泉。


      近些年来,慕名而来要求王卫洲代理案件的当事人很多,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农民,这些当事人往往面临的是强制和暴力拆迁,办案过程会面临多重障碍。不畏强权,据理力争,为弱势群体维权,一直是王卫洲一直秉承的信念。


      “律师不可失信于当事人,只有忠于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律师。”王卫洲义正言辞地说。这也是他对团队的要求。有时候,一个地区的案件,他得开十几次庭,从中级法院上诉到省高院,有些案件最后申诉到最高人民法院,一个案子办下来,最多的时候他得从北京到地方来回往返20多趟,拆迁维权的艰辛可想而知。


      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加,王卫洲一步步强化万典所这只由十几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团队,这支以团队化、专业化方式服务于当事人的拆迁律师团。


      “个人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由个人服务转向团队化是时代的需要。”王卫洲谈到。


      办案前下足功夫、充分调查案情,查阅查清每一项与案情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既是王卫洲一贯的做法,也是他对团队立的“规矩”。


      除此之外,万典所一直是半公司化管理,他们既要努力提高律师的收入,也要不断提高律师的执业能力。万典所会就疑难问题召开业务讨论会,律师们专业知识的碰撞使得万典所这只专业团队的素养逐日精进。


      日复一日,这个团队练就了一套专业的办案流程。有一次,在半天的时间里,王卫洲一个人竟为29个人的案件准备了87套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相关文书、照片以及其他律师调查的证据等。“普通人要准备这些资料,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但因为我们是流水线组装,所以效率非常高。”王卫洲解释说。


      而事前充足的准备和专业的办案流程正是王卫洲以及他的团队面临对手能滔滔雄辩,最终有理、有利、有节地为拆迁农民争取到最大利益的原因所在。


      对王卫洲而言,办拆迁案件虽然艰难,但也有很多事迹让他感到温暖。在安徽省某市办理一起土地纠纷时,某乡党委书记不辞辛苦,一直工作到凌晨和老百姓一起协调问题;在吉林的一起案件中,国务院法制办派人到当地调查时不仅关心农民的权益保障,而且还心细地为错过吃饭时间的农民和律师安排午饭,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对群众利益重视、对法律尊重的表现。“作为代理律师,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王卫洲坦言。


      温暖之余,王卫洲亦不忘与人分享他成功的秘诀:勤奋、踏实,有胆量、有魄力,忠诚。在他看来,正是这些个性特点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如今,王卫洲的律师团队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迈进,下一站他们还要继续运用他们精湛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艺术去捍卫正义,为弱势群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