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征地拆迁法律网

    福鼎非法占地项目遭曝光

    征地批文张冠李戴——以一个过期的征地批文征收另一个地块,以市重点项目为名征得的土地被空置、调包,这种偷天换日的做法还只是福建福鼎市土地乱政的一角。

    文 本刊记者 王磊磊

    继种植“无根树”糊弄上级检查的视频曝光后,福建省福鼎市的征地问题再次卷入舆论漩涡:2011年6月中旬,一段关于征集土地、强拆民宅、官员指挥保安殴打村民的视频,广泛流传于福建当地各大网站,网民恶评如潮。

    6月20日,《法人》记者赶赴福鼎一探究竟,随着走访和调查的不断深入,福鼎市岩前村征地的有关问题一一浮现:征地批文“张冠李戴”,以建粮油批发市场征来的地多年后仍有部分荒芜,甚至部分被出让;偌大的一个粮油批发市场,已然化身驾考中心和汽车销售中心。

    打人视频引爆网络 当事人三次拒绝见面采访

    6月中旬,一段题为《可恶:福鼎市桐城街道主任黄险锋打人掠地 妇女也不放过》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被标注为“福鼎市桐城街道主任黄险锋”的中年男人,指挥十余名身着迷彩服男子追打老百姓,并拉扯、殴打妇女。

    视频一出,在各大网络尤其是在福鼎当地知名论坛上引发热议,短短几日,该贴在福鼎某论坛的点击已高达两万多次,回帖多达数百条。回帖中,网民们纷纷指责政府官员胡乱作为,欺压百姓,并向受害者建议维权途径。记者在查阅中注意到,在回复中也有为打人官员辩解的帖子,称该视频为“诽谤”。

    6月17日,这段视频很快在福鼎该论坛被删除。随后,记者向发帖网民曹先生(网名“福鼎特”)了解到:当地政府给论坛施加压力,称该视频被恶意剪切过,涉嫌诽谤当事官员,因此被要求删除;但是,论坛还是保留了文字部分,并继续开通网民评论。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当事人——福建省福鼎市桐城街道主任黄险锋,黄险锋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网上的视频被恶意剪切过,是对他个人的诽谤;欢迎记者到福鼎实地采访。

    与此同时,为了证明其没有恶意剪切视频以诽谤当事官员的事实,曹先生向记者传输了整段完整视频。通过查看视频,记者发现,网传视频和完整视频的过程基本一致,没有恶意剪切篡改的痕迹,不至于让人产生断章取义的错觉。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在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福鼎市桐城街道办出具了一份名为《桐城街道办岩前村华亭山征地施工情况说明》的书面材料。该份材料中提到,2006年10月,在有关项目施工到最后一处所在地时,村民多次进入施工现场,阻挠施工,因劝阻无效,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肢体冲突,系进行安全保护措施行为。

    在收到举报信和视频资料后,为了核实有关情况,记者于6月20日赶到福建省福鼎市调查。

    6月20日,记者再次拨打了黄险锋的手机,告诉其记者已经来到福鼎了解情况,与上次“欢迎记者实地采访”不同的是:黄说话的语气略显急促,称记者必须先到市委宣传部报到,经过宣传部同意后方可采访,采访过程中,他将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录音、录像。

    不得已,记者联系了当地宣传部门。不过此时,接到宣传部门通知的黄险锋却以“下乡工作”为由,拒绝接受记者采访。6月21日上午,记者赶到黄险锋的工作所在地——桐城街道办,希望就视频和村民反映的征地有关问题进行了解,并再次拨通了黄险锋的电话,他表示自己仍在下乡工作,有关视频中的问题以街道办出具的文字说明为主,如有疑问请和其代理律师联系。

    无奈之下,在福鼎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福鼎市桐城街道岩前村了解情况。

    得知记者的到来,十几名当地村民纷纷赶到现场,争相诉说其权利被严重侵害,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刚刚他还碰到黄险锋到了他们村里,距离很近,完全可以过来与记者见面。

    得知这一情况后,记者第三次拨打了黄险锋的电话,黄告诉记者,他已经赶回街道办,还有很多工作,没有时间和记者见面。直到本刊记者离开福鼎,最终也未能如愿与“欢迎记者实地采访”的黄险锋见面。与黄险锋的情绪略有不同的是:该起征地主管领导、福鼎市副市长陈玉银,在记者通过宣传部门联系上他之后,则以时间过去太久为由,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粮油批发市场何以变身驾考中心

    在此之前,除了视频中的打人问题,记者曾接到署名为福鼎市岩前村村民的举报材料和投诉电话,举报材料称,当地政府未按照法定程序征地,使用其他地区已经过期的征地批文征地,在征地过程中甚至使用暴力手段,本应留给村民的安置地也被人为的大大缩水,使岩前村村民流离失所。而征上去的土地却转手卖给商业公司,建起的房屋也被出租挪作他用,其中黑幕重重。

    据记者了解,福鼎市粮油批发市场所处之地,原为岩前村村民的田地、果园和自留山地等,征地涉及范围60余亩。2006年,政府以建造市政府重点工程“粮油批发市场”的名义对该地块进行征收。

    据村民反映,在征地之前,政府有关部门没有进行公示和通知,也没有和该地块涉及到的村民签征地协议,连补偿也没有下达正式的文件,甚至征地所用的批文是1998年星火工业园区的批文,和岩前村的60亩地根本不沾边。

    对此问题,福鼎市国土资源局和桐城街道办给予的答复是,该地块原属星火工业园区建设厂房用地范围,由于规划调整,经宁德市人民政府宁政【2006】地404号文批准,将该范围内的3.333公顷(49.995亩)收回后作为粮油批发市场项目使用。

    记者获取的两份该地块的征用土地协议显示,两份协议的签订日期为2005年,按照桐城街道办的说法,修改规划是2006年,难道该地块未批先征?桐城街道办在声明中却给出了这样的说法,此地块属批而未征,直至2005年才进行征收工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征地批文为两年,过期后需重新对该地块进行审批,“规划调整”并不能成为使用过期批文的借口。无论是未批先征还是批而未征,显然都是不合法的。

    在这两份征用土地协议书中记者还发现,被征收方落款处只有岩前村民委员会的红章,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经村民会议讨论。”但岩前村的村民却反映,直至土地被征之后才得到消息,这两份征用土地协议自始至终都没见过,更别说讨论签字。

    问题并不仅仅于此,按照粮油批发市场的公示信息来看,粮油批发市场需用地16亩,2006年的404号文却批准转让了近50亩,而以粮油批发站的批文共征地60余亩,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进入该粮油批发市场查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偌大的一个粮油批发市场,俨然化身驾考中心、汽车销售中心和停车场,所谓市政府重点工程,只有临街的一栋办公楼和高处的两个仓库(由于是山地),其中二楼和三楼是某汽车运输公司和某实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五楼租给了一个茶叶公司。

    村民反映,政府以建粮油批发市场征来的地,一部分被卖给某药业公司和种子公司,还有一大块地一直空置。根据记者现场查看的情况,批发市场的几家门面店都是大门紧闭,批发站的广场出租给停车场停放汽车和堆积废弃车辆,在批发站的旁边,是福鼎市宏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而在高处粮油仓库的旁边,是驾考中心的考场。

    “这里以前都是我们的果园和茶园,一年可以收入好几万呢。”一位村民指着驾考中心的考场心疼地说。

    针对村民反映的有关征地问题,记者不止一次向有关部门提出核实有关情况,国土资源局表示,具体的征地问题由街道办负责,而桐城街道办则表示,负责征地工作的主要为黄险锋,但遗憾的是,黄险锋从始至终也没能接受采访。

    失地村民安置房几成危房

    福鼎土地乱局又爆新料

    在村民的举报材料和福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复中,“征十留一”这一名词多次出现,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是多年前福鼎市政府引入的一个征地补偿新尝试,所谓征十留一,是指按照征收土地的面积来计算,征十亩,留一亩。留下的这“一亩”可由村委会和村民支配,等于是变相提高了征地补偿,或可用于安置用地。

    原本是一个好的创举,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原目的是为了留地给村里做第三产业开发,但实际操作中留下的土地被非法转让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这其中,监管失位是问题迭出的关键因素。

    在记者走访的众多部门中,竟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对“征十留一”的“一”行使监管职责的部门,福鼎国土资源局也对其表示了担忧,其工作人员直言,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征十留一”政策的实行进行事后监察和管理。

    监管失位,问题难免。在岩前村征地过程中,作为村民安置用地的“一”,便被村民举报面积缩水且建筑施工过程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在村民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协议中显示,作为村民的安置项目,福鼎市粮油批发市场指挥部竟将安置房的施工建设工作承包给了四个不具备建设资质的村民,该协议规定:“甲方(指挥部)征用乙方承包地作为安置地,用于安置岩前村被征地户和乙方(罗吓成、林开斌、雷吓各、陈瑞弟),甲方同意乙方建设安置地基,由甲方负责筹集工程款项付给乙方。”

    岩前村村民曹仁平反映,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监督落实措施,导致安置面积大量缩水,且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建出的房屋也没有经过房管部门的验收和监理,甚至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倒卖地基的情况。“这样的房子,有人敢住么?”在实地采访中,另一村民曹泽胜指着安置房愤怒的说道。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的当天下午,岩前村村民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岩前村村民准备下午集体前往信访部门和市政府反映情况。在接到电话后,记者赶往了市政府了解情况。就在记者进入信访大厅并向个别村民亮明身份后,立刻被情绪激动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并递上多份材料,“强占农户千余虾塘”、“房屋被强权违章爆破为危房”等等,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哭着告诉记者,桐城街道办事处当天又以同样的办法拆除了他们的房屋,没有给予任何安置。

    究竟福鼎市还隐藏着多少个类似的“故事”?本刊将继续关注